检察官惯例询问发现了大问题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可能存在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件线索可以向老师反映,也可以通过刚才列举的方式向龙八国际app下载反映。”4月16日,每月第三个星期三的“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和渝中区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的检察官联合进校园开展法治宣讲。
“你们提供的线索也许能为未成年人依法维权提供有效的帮助。”正在为学生开展法治宣讲的未检检察官如是说。这其实是未检检察官综合履职的办案习惯。
记者了解到,检察官在办理涉未刑事案件中,除了审查涉案未成年人相关案件事实之外,还会根据个案情况,全方位挖掘可能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线索。通过“一案多查”“多案联查”,发挥未检业务集中办理的优势,一并审查涉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全方位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
2024年2月,渝中区检察院未检部门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发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小瑞因患病需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于是检察官按照惯例向小瑞及其母亲提出了一个与案情本身“毫不相干”的问题——“请仔细回想一下,你去医院检查时,是否遇到过损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情况?比如未成年人健康隐私遭泄露,或者是医疗设施设备不齐全等问题。”
这看似不经意的询问,还真发现了大问题。原来小瑞和妈妈有一次在医院自动售货机上购买雾化面罩,自动售货机上有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字样,他们觉得这有点问题。此刻,检察官觉察到这可能是一个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线索。
根据线索,检察官实地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医院自动售货机售卖雾化面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玩具等。售卖的物品本身带有合格资质且能正常使用,但是自动售货机却没有营业执照信息,没有售货机故障联系人,甚至无法打印“小票”等销售凭证。有的玩具售货机还张贴了“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霸王标语。
检察官向来往路人了解到,不少人都购买过医院自动售货机里的物品,且都默认自动售货机摆放在医院内部,就该由医院负责售后。检察官在向医院后勤处室相关负责人询问后得知,为方便患者购买医疗用品及生活用品,医院允许第三方机构在院内指定区域设置商品自动售货设备,但以上设备都是由第三方机构负责经营和日常维护。这双方的“信息差”就导致了消费者可能找不到维权方的情况。
2024年6月,渝中区检察院正式立案,并与负有监管责任的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磋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区市监局迅速行动,对该医院内的自动售货机进行全面摸排整改。经核查售卖商品均为合格产品,并就自动售货机投放要求及公示内容对第三方经营者进行了宣传培训,同时还敦促提醒医院相关负责人,作为场地出租方,医院应当履行对承租方合法经营的监督职责,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此后,检察官通过开展“回头看”工作,发现医疗器械自动售货机上已经张贴了售后电话、使用说明等信息,消费者也可通过邮箱获取电子销售凭证。小机器蕴含大民生,渝中区检察院综合履职助推未成年人全面保护,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护苗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