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灌云县检察院检察官和全国劳模、江苏省人大代表、灌云县南岗镇岗东村第一书记刘敏捷,对当地的水利遗存“东园村高空渠”的修复保护工作进行回访。站在修复一新的高空渠下,刘敏捷对检察官说:“你们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让高空渠真正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高空渠又称“渡槽”,是输送水流跨越河渠、洼地和道路的架空建筑物。由于灌云西部陡沟乡、南岗乡一带地势较高,不易储水,为解决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难题,上世纪70年代,当时人民公社因地制宜建成了高扬程泵站及东园村高空渠,被当地群众称为“空中天河”。东园村高空渠全长近400米,主体工程由10根方柱石墩支撑着,一块块石头垒成渠身。2018年11月,该渠被连云港市政府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要求加大保护力度,积极改善文物存续环境。
然而,2024年盛夏,灌云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张磊在履职中发现:一处违法搭建的长约10米、宽高均3米的钢棚紧贴东园村高空渠本体,周围黄土裸露、植被丛生、沙石堆积。渠体东侧堆放着大量建筑垃圾,渠体西侧的高扬程泵站则变成了村民的养鸡场。
“这不是简单的环境整治,更是铸牢集体记忆的攻坚战。”灌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陶亚明表示。该院立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程序,并成立办案组。经调查得知,属地政府负有文物保护管理职责,但在2013年东园村高空渠所在的陡沟乡撤并至南岗镇,行政区划调整导致管理出现真空。
2024年8月,该院向负有文物保护职责的南岗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文物毁损隐患,保护好东园村高空渠的历史文化,同时,深挖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打造成休闲旅游、学习教育的红色阵地。
收到检察建议后,南岗镇政府拆除违建钢棚,清运建筑垃圾50余吨,并在东园村高空渠设置了文物保护标志碑,安排专职管护人员进行日常巡查,东园村高空渠的公益损害问题得到整改。
破茧重生,老渡槽绽放新光芒。南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正在规划“高空渠生态走廊”,准备将东园村高空渠与附近湿地、千亩油菜花田串联起来,让这座工业风水利遗存变身为网红打卡地。
(本报记者卢志坚 通讯员孟婧 徐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