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推动“司法+碳汇”走向制度化便民化
时间:2025-07-31  作者:房燕瑜 陈统南  来源:检察日报-公益周刊·视点
【字体:  

福建厦门:推动“司法+碳汇”走向制度化便民化

让破坏者买单,给守护者发奖

本报讯(通讯员房燕瑜 陈统南)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检察院联合厦门市中级法院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设立“司法碳汇认购联络点”,整合审查、对接、监管全流程,推动“司法+碳汇”走向制度化、便民化。

“司法碳汇认购联络点”的设立是“司法+碳汇”创新实践的升级服务。“司法+碳汇”的核心内容是让破坏者买单、给守护者发奖。

2025年初,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的村民们收到了总额34万元的“生态价值红包”,其中24.7万元源自司法碳汇交易收益。这笔宝贵的收益,除部分按规则分红外,大部分被专项用于村集体的公共事务——茶园道路的维修保养、水利设施的维护升级等。“生态能赚钱、护绿有回报”的观念在军营村深深扎根,激发了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如今,军营村“护绿致富”的氛围日益浓厚,村民主动投身植树造林、茶园管护。“叶子变票子”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司法+碳汇”这一机制既让破坏者担责又让保护者受益,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全社会生态法治共识,实实在在地惠及民生。正如厦门市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言:“司法碳汇不仅是技术性创新,更是生态治理理念的升级——让法治成为绿色发展的坚实底座。”

这一机制来源于2022年同安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郭某某非法采砂案。郭某某在厦门后田海域盗采近6000立方米海砂,造成42万余元海洋生态损害。但是,采砂区域水文复杂,原地缺乏修复条件。而且,郭某某缴纳的生态损害赔偿金如何才能专款专用?承办检察官一时犯了难。

“我们走访发现,靠传统‘一赔了之’的做法,钱可能躺在账户上几年都用不出去。”承办检察官透露。

为此,厦门市检察院联合法院、产权交易中心,在全国首创“生态司法公益碳账户”,引导郭某某认购价值42万元的海洋蓝碳项目碳汇,将赔偿金精准投入专业修复项目。这一创新将抽象的生态损害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碳汇产品,解决了异地修复难、资金监管难、效果量化难三大痛点,为生态司法实践提供了“厦门方案”。

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厦门市龙八国际app下载累计完成蓝碳交易9.8万吨、绿碳交易3.3万吨,追索生态修复金1664万元,修复海域、抚育林木的成效明显。

[责任编辑: 郭琦 康镨月]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