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英烈肖像岂容“张冠李戴”
重庆市检五分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
“一个介绍国民党军统特务徐远举的视频,照片竟然用的是革命先烈刘国鋕的肖像,简直太过分了!”2023年12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发来的线索,称部分自媒体博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不实帖文、视频,将刘国鋕烈士肖像照错用、滥用于军统特务徐远举的人物介绍中,损害英烈名誉。
大渡口区检察院初查固证后于2024年1月12日立案,同年3月5日发布公告。公告期满后,该案移至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进行民事公益诉讼审查起诉。
接到线索后,五分院公益诉讼部门主任梁琴心情沉重。她认为,互联网平台上的不实视频、帖文既侵犯了英烈的肖像,又使其名誉和荣誉遭受贬损,这些不实信息容易引起大众误解,尤其可能会对青少年的正确认知造成恶劣影响。
网络犯罪具有特殊性,如何在做到全面取证的同时,确保规范取证?这成为检察官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五分院公益诉讼部门反复与检察技术部门沟通,攻克取证难点,最终确定通过线上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系统取证固证的方案。
通过技术手段,以“刘国鋕烈士照片”为关键词,检察官多次开展在线数据提取,共检索出30个不同账号发布的30条错用、滥用刘国鋕烈士肖像的帖子和视频,并最终锁定了侵权主体——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自然人王某某。
2024年4月19日,五分院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两名被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就烈士肖像作更正说明。
两名被告表示自愿承担相应民事责任。2024年9月9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两案调解结案。调解生效后,两名被告分别在国家级媒体赔礼道歉,删除侵权视频,并制作发布介绍刘国鋕烈士事迹的宣传视频,消除不良影响。
个案虽然办结,但检察官并未停下脚步。
“我们还以车耀先、陈然、何敬平、许建业等多名红岩英烈肖像作为搜索对象,在互联网平台检索出16个不同账号发布的16条滥用烈士肖像照的视频,其中,烈士们的肖像被‘张冠李戴’于国民党特务张界、郑蕴侠等人。”梁琴说,这说明此类现象并非个例。
为何此类现象频出?检察官认为,究其原因,既有相关自媒体博主尊崇、捍卫烈士的意识不强,讲述历史、引用图片不严谨;也有网络平台公司对英烈人格利益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监管措施存在疏漏,对侵犯英烈合法权益行为的筛查、阻断机制不健全等因素。
有效预防和减少类似侵权情形发生,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仅凭“起诉”并非唯一“解”,需多方携手合作,才能形成捍卫英烈荣光的合力。
2024年5月10日,五分院向重庆市委网信办发送《关于专项治理网络侵害红岩英烈人格利益的协作函》移送案件线索,建议对发布不实帖文、视频的相关自媒体博主按照网络安全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规定进行处理,推动开展红岩英烈人格利益网络侵权的专项治理,形成对红岩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的整体合力。
2024年8月30日,五分院向案涉网络平台公司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提出开展网络清理、实施红岩英烈肖像照片推送识别分级管理、建立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举报处断机制等工作建议。公司随即开展英烈名誉维护专项治理,删除90余篇侵权链接,并在平台上发布处罚公告,提示网民拒绝转发和传播侵权文章。
同时,案涉网络平台公司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对接,创新人工智能图文审核识别模型,已嵌入审核后台上线运行,并在平台新增英烈利益侵犯举报通道,网民轻点举报键就能成为守护英烈的“云上哨兵”。
“在这个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五分院与我们和红岩历史文化中心多次探讨论证,搭建起英雄烈士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对话合作平台,形成包括畅通线索移送、统一线索受理、协助调查取证、通报案件进展等工作方法。”重庆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错用滥用红岩英烈肖像等信息的规范清理力度,要求网站平台依规依约加强对违法违规账号的处置,并联合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有力维护红岩英烈的名誉,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本报记者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