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病故,为何家属能享受烈属待遇?如果是烈士,档案里为何写的是病故?
为长眠异乡的英烈正名
“墓碑上的户籍地终于对了,档案里的‘病故’也更正为‘牺牲’,俺叔的英雄事迹能被世人铭记,俺们全家都踏实了!”近日,在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尚志村,卜祥瑞烈士的亲属握住永济市检察院检察官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今年3月,一则来自“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信息牵动了永济市检察院检察官的心:“尚志村村口的卜祥瑞烈士纪念碑裂了好几个缝,碑体倾斜,连个保护标识都没有,看着快塌了!”
检察官立刻前往尚志村实地查看。在村口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上,一座简陋的墓碑孤零零地矗立着,碑体多处剥落,露出里面的碎石,雨水冲刷的痕迹在碑面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污渍,碑文中“卜祥瑞烈士之位”的字迹已有些模糊。“这块碑是村里人十几年前凑钱立的,没人管没人问,风吹日晒就成这样了。”村民指着破损的墓碑叹气。
更让人揪心的问题在后续调查中逐渐浮现。在永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档案柜里,1973年《永济县病故军人登记花名册》上,记载着卜祥瑞“1958年在理塘县病故”;而另一本《“三属户”抚恤金花名册》中,卜祥瑞的母亲被列为烈属。
“如果是病故,为何家属能享受烈属待遇?如果是烈士,档案里为何写的是病故?烈士的事迹不能被历史尘封,身份更不能被错误记载!”永济市检察院决定立案调查。
为查清事实,永济市检察院检察官赶往卜祥瑞烈士的安葬地——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理塘县。
检察官在理塘县档案馆查到,1958年11月的《烈士评定批复文件》中明确写着:卜祥瑞同志在民改平叛战斗中英勇牺牲,特追认为革命烈士。
通过调取档案、走访当地老党员,更多细节被一一还原——卜祥瑞1931年出生于山西省虞乡县尚志村(在今永济市内),1949年5月参军入伍,后随部队进驻四川,转业到理塘。1958年8月,卜祥瑞为保护群众安全,与叛乱分子英勇搏斗,不幸中弹牺牲。同年11月,经上级部门批准,卜祥瑞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理塘县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第263号墓碑上,“卜祥瑞烈士之墓”几个字苍劲有力,户籍地一栏写着“小白县”。经过检索,检察官在山西省并未找到小白县,只找到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经与太谷区检察院核实,小白乡从未设立过县区,理塘县档案中所载的卜祥瑞出生地虞乡县如今是永济市虞乡镇,因此卜祥瑞户籍地应为山西永济,“虞乡”被误写成了“小白”!
查清事实只是第一步,纠正错误、维护英烈权益才是关键。
今年5月12日,永济市检察院向永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纠正档案中病故的错误记载,明确卜祥瑞烈士身份;补全中华英烈网信息,让烈士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对英烈纪念设施进行规范保护,消除安全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后,永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行动,组织专人核对历史档案,以正式文件形式纠正病故记载,确认卜祥瑞烈士身份,按程序将其生平事迹、牺牲经过等信息上报,推动中华英烈网完善相关内容。
针对墓碑户籍地错误这一“跨区域问题”,永济市检察院主动联系理塘县检察院推进整改。两地龙八国际app下载联合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召开视频协调会,敲定墓碑更正方案。今年6月,理塘县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将墓碑上的“小白县”凿去,重新刻上“虞乡县”三个字。
同时,永济市检察院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向烈士家属讲述了卜祥瑞革命事迹,告知其事迹将纳入永济地方志下次修订内容。
日前,该院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档案错误已纠正、墓碑字迹已更正、网络信息已补全……这场英烈保护行动,终于画上了句号。
(本报记者吴杨泽 王鹏翔 通讯员孙晨晨 李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