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管理”格局,是有效整合检察资源的必然要求,是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的客观需要,是推动高质效办案的重要依托。龙八国际app下载秉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入执行“一取消三不再”相关要求,着力构建权责明晰、系统完备、逻辑规范的“大管理”格局,着眼于深化一体履职、明确权责归属,形成“大管理”的聚合、放大效应,一体抓实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促进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高水平发展,以高水平管理推动做实高质效办案。
提升数据管理的智能应用。“大管理”是一项全局性、整体性工作,积极探索数智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强化“大模型”赋能,统筹组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同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的分析研判功能,赋能法律监督,为高质效履职办案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参考和依据。一是完善检察业务应用系统。运用“案卡纠错巡逻系统”嵌入应用系统优势,推动建立办案程序问题自动发现、自动推送、自动反馈的业务管理监控模式,充分运用检察业务系统的自动抓取、智能筛选等功能落实数据核对机制,实现相关统计数据月比对,确保统计数据与办案实际情况相一致,避免办案数据遗失、虚增。二是规范“数据校验管家”的全面应用。各检察业务部门设置案件信息统计员,熟练运用“数据校验管家”平台,按照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标准及重点工作数据,对本部门各条线当月所办理案件的案卡填录情况进行日常复查复核,及时发现案卡漏填、误填、填写不规范等问题,从数据“源头”提高准确性。三是构建“大模型”数据赋能管理机制。运用“互联网+数字检察”思维,拓宽案件管理信息化触角,推进建立数据管理机制,通过大数据模型建设实现跨部门联结,严格按照“核查案件—发现问题—分析研判—调查核实—依法处理”流程,构建“检务督察+案件监督”双管齐下的“大模型”数据管理体系,破除数据壁垒。
完善质量监管的闭环链条。质量管理是“大管理”格局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高质效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核心力量,要把质量管理融入高质效办案的全过程。一是运用“智慧案管”将统计数据监管与质量管理深度联动。通过“数据校验管家”完善对已办结案件存在的不完备、不规范等情形的管理,在回溯监控中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回溯”提高质量管理。二是创新“四合一”融合监管方式。适时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开展融合式监管,全面熟练掌握“四大检察”业务知识及管理要点,实现“四大检察”业务质量常态化监管。三是拓展类案监督模式。增强类案监督意识,注重个案监督和类案监督相结合,通过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共同推动案件办理的动态质量监管,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拓展类案监督模式。
细化案件微观审查。在检察“大管理”格局下,应强化构建“大检查”体系,对履职办案质量、效率、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进而找准影响检察办案质效的“症结”。一是构建多岗位联动案件评查体系。依托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做实案件质量评查、涉案款物监管、案件信息公开等环节,将业务数据统计、流程监控、案件评查深度联动,将常规性问题、异常数据作为案件评查的重点,同时将在案件评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作为业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二是细化案件受理流转程序。严格按照协同办案平台案件流转规定有关要求,在推进“6+X”模式基础上,严格把控案卡审核、流程监控、案件评查,各检察业务部门设置案件信息统计员,将案件管理信息细节化,并实现信息对比筛查和关联性分析,运用“智慧案管”强化实质性案件评查。三是建立案件项目化评查机制。针对重点业务、重点异常数据、类案频发的程序性问题重点评查,将强制措施的适用和变更,涉案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案件的办案期限等作为重点评查对象,并对严重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严重违反诉讼程序、重要文书缺失或未在规定期限内制作文书等建立项目化评查机制。
深化案件宏观研判。着力构建检察业务“大管理”格局,积极推动科学管理效能转化为高质效办案实绩,通过检察官自我管理强化质量把控,通过对检察官办案的外部监督强化质量把关,有效预防、及时纠正影响案件质效的问题。一是建立类案数据分析研判模型。运用“互联网+”思维聚焦“智慧案管”,探索个性化案件分析建模,建立类案数据分析研判模型,通过对类案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研判,准确掌握检察办案中类案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是推进业务数据分析协作机制。运用实时动态分析研判,定期对各项检察业务数据运行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对异常升降等重点数据会同业务部门进行重点研判,将业务分析研判中发现的异常数据纳入业务管理的重点。三是及时制作负面清单。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汇总,启动案情研判、类案排查等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排查,推动同类案件的规范管理,确保办案程序规范、信息填录准确、案件流转规范,避免办案数据遗失、虚增。四是突出对特定重点案件的重点分析。比如,对不捕、不诉、撤案或退回补充侦查案件以及检察长或检委会交办的特定案件,对诉讼监督案件以及故意伤害、盗窃、交通肇事等“特殊案件”进行重点分析研判。
优化业务管理的统筹效能。构建“大管理”格局是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的客观需要。检察管理既包括对“案”的管理,也包括对“人”的管理。构建“大管理”格局,必须把管案和管人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各类检察人员参与管理、接受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增强检察人员业务管理素能。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专业培训,开展业务竞赛,选拔适配于“三个管理”的专项型人才。培养检察业务管理部门骨干,注重对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领域“三个管理”能力的重点培养,并择优配备办案经验丰富、熟悉信息化操作的检察人员组建检察业务管理工作小组。二是运用“人工+系统”业务监督管理模式。提升检务系统2.0流程监控子系统的应用能力,业务部门和案件管理部门在流程监控过程中若发现承办人员案件办理时违反检察职责线索的,及时移送检务督察部门,充分发挥智能提示人工监管合力,实现“1+1>2”的检察监督效果。三是突出业务管理的绩效考核作用。将“管案”与“管人”有机衔接,对在业务管理中未发现重要程序问题而被通报的,在业绩考核中对管理人员、办案人员分别予以减分处理,在规范检察官办案的同时促使业务管理人员依法履职,通过绩效考核作用增强监督刚性约束,加强依法规范管理意识。
(作者分别为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甘谷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