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必检”促进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
时间:2025-08-21  作者:邵蕾?冯娉娉?夏秋艳  来源:检察日报-公益周刊·实务
【字体:  

在检察业务“大管理”格局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是推进“四大检察”协调发展、同向发力的重要环节。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案件质量检查与评查工作规定(试行)》明确各级检察院要推动实现案件质量检查与评查常态化、规范化。龙八国际app下载检察长应勇指出,要把质量管理融入案件办理全过程,坚持案件质量检查与质量评查相衔接,逐步做到“每案必检”。在公益诉讼检察中,根据“每案必检”的要求,落实公益诉讼案件“三个必检”,系统构建“检什么—如何检—检后运用”的公益诉讼闭环质量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

公益诉讼案件“三个必检”的内涵

“每案必检”机制是严把案件质量关的重要抓手。公益诉讼检察的“三个必检”,是指对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从规范性、精准性、可诉性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检查与评查。应勇检察长强调,质量管理要侧重促进办案实体、程序、效果有机统一。公益诉讼具有案件所涉领域广、办案专业性强、案件办理全流程等特殊性,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龙八国际app下载印发的《关于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的意见(试行)》,提出了以“可诉性”为核心的高质效标准。因此,可以从规范、精准、可诉三个维度提炼公益诉讼案件审查要素,明确公益诉讼案件评查的内容和标准。

规范维度下程序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是案件质量的基础,是确保程序公正的“底线”。现有的检察公益诉讼程序规范散见于龙八国际app下载印发的《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流程监控要点》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各种配套实施细则中,总体而言,程序规范审查可重点审查三个要素:一是办案流程规范,重点审查办案是否超期、请示备案是否规范、调查取证是否符合要求等;二是文书制作规范,重点审查有无制作节点文书、是否符合审批权限、是否遵循格式样本等;三是系统操作规范,重点审查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填录案卡并禁止出现跨年补录情况。

精准维度下办案实质性审查。“精准性”是办案效果的保障,是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抓手”。精准性在公益诉讼检察全流程办案中侧重不同:“立案环节”重点审查是否存在公益侵害事实和是否可能存在违法行为,主要是线索真实性、合法性评估以及初步调查情况等要素。“调查环节”重点审查调查和证据收集是否充分全面,主要包括是否制定调查方案、证据链完整性、证据证明力等要素。“审前程序环节”,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重点审查检察建议或磋商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是否被行政机关采纳、行政机关是否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公益、跟进调查情况、建议内容与诉讼内容的衔接等;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重点审查补位追究民事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适格主体提起诉讼情况、公益侵害事实认定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综合考量等。“诉讼环节”重点审查诉讼请求的准确性,包括全部诉讼请求是否获法院判决或裁定支持、是否上诉以及执行情况等。此外,还可从是否存在类案群发、公众参与程度、宣传效果等多维度评判案件办理质量。

可诉维度下案件实体性审查。“可诉性”是高质效办案的核心,是确保实体公正的“标尺”。在可诉性审查方面,要准确把握适格诉讼主体、违法行为、公益损害事实、法律明确授权的“可诉性”基本要素。具体而言,一是在适格诉讼主体方面,行政公益诉讼中重点审查被监督行政机关是否有法定职责及依据、多重监管主体情形下是否准确选择被监督对象等;民事公益诉讼中重点审查监督对象是否符合民事侵权责任主体及依据,多人侵权可进一步审查侵权主体选择和责任承担方式等。二是违法行为方面,在行政公益诉讼中,重点审查被监督行政机关是否存在违法行为,龙八国际app下载介入后行政机关的跟进履职效果,包括是否存在正当阻却事由等;在民事公益诉讼中,重点审查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依据等。三是在公益损害事实方面,应明确公益与私益的界限,重点审查是否存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情况、是否有证据证明违法行为和公益损害之间的关联性、公益侵害量化认定是否有委托鉴定或专家评估等。四是在法定领域方面,应坚持依法办案,重点审查是否属于法律明确授权的法定领域,对于属于法律法规授权之外的新领域案件应从严把握,重点审查是否有上级文件精神或地方性法规等依据、是否有办理的必要性、是否符合龙八国际app下载《关于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逐级审批后立案。

公益诉讼案件“三个必检”的路径

检查和评查不是目的,而是促进高质效办案的手段和方式。不同于以往结案后的案件质量检查和抽查,“三个必检”是全周期性的质量管理模式,覆盖办结前的自查和办结后的“回头查”。“三个必检”核心要素明确了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的评查标准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完善相应配套实施机制,推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的全面提升。

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细化办案流程规范。“三个管理”体系包括全方位业务管理、全流程案件管理和全周期质量管理,在构建符合公益诉讼办案特色和规律的规范体系时应系统把握、一体抓实检察“大管理”体系。一是在业务管理方面,可以借鉴龙八国际app下载通过每月开展高质效办案点评培训视频会的方式,指导高质效案件办理,明晰高质效案件标准。二是在案件管理方面,以“清单式”梳理办案标准,通过出台《公益诉讼高质效案件推荐性标准(正面清单)》形式规范案件办理。三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可以结合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特色和办案需要制定《公益诉讼案件质量检查工作制度》,提供实务指引。“三个管理”虽各有侧重,但密不可分,如: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正在制作“三个管理”指引,在“公益诉讼”章节中将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与公益诉讼检察履职融合,通过承办人案件办理、办案部门自我管理、分院业务指导三个层次内容论述,形成实体、程序、法律三个维度全流程操作指引。

数智赋能质量管理,构建质量控制体系。一是设置规范预警机制。如:可以系统梳理办案时限、节点文书等规范,制作《公益诉讼全流程监控要点》并与案管部门对接,设置预警机制,引导检察官快速定位问题、把握办案节奏、规范办案程序。二是完善个案流程规范。如:可以积极探索构建公益诉讼个案全景地图,精准配置办案期限、流程、文书等规范模块,融入上海检察“数智办案”+“数智管理”体系,全流程监控案件办理。三是构建类案办案规范。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研判办案质效,提高公益诉讼案件的精准评查和高效管理。

科学运用评查结果,提升办案实质效果。一是构建案件分类反馈机制,对于认定为高质效的案件,应纳入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备选库,及时总结办案经验,做好典型案例培育工作。对于认定为合格的案件,可进一步深化案件质效,总结规范办案要点,为类案办理提供模板指引。对于认定为瑕疵或低质效的案件,要构建问题反馈和整改反馈机制,督促个案整改,并可就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改工作,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二是提升检察人员业务能力,落实司法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将评查结果纳入检察官业绩考评,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引导检察人员回归高质效办案主责主业。三是加大公众监督力度,将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融合,加强专家学者、“益心为公”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等在听证、整改效果评估、案件质量评查等环节的参与度,切实提升案件专业性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责任编辑: 陆青 洪雨]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