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公益|景区古树名木再吐新绿
时间:2024-07-25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公益周刊·经纬
【字体:  

近日,我和周口市淮阳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胡海涛到太昊陵景区,对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开展“回头看”,看到一些之前快要枯萎的古树竟吐绿发芽了。

2023年5月,我跟随检察官到太昊陵景区开展保护古树名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些古树名木中有的因为自然灾害、病虫危害而受损,有的因为根部被水泥封死而濒危,有的因为香火熏烤和根部缺水已枯死。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失而不可复得。太昊陵景区的130余棵古树,树龄短则数百年、长则逾2000年,它们见证了太昊陵的沧桑变迁。然而,由于香客众多和保护不当,部分古树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毁损。“名园庙宇易建,古树名木难求”,这些珍贵的古树名木如同景区的灵魂,如何才能让它们保持绿意盎然?

为此,检察官从相关部门调取了古树名木档案资料,并多次进行走访调查,发现相关部门虽曾对景区古树开展过保护性修复,制定了保护措施及养护方案,但由于履职不到位,问题未能解决。

为妥善解决景区古树保护问题,淮阳区检察院依托“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日常管理和巡视,对损害古树的行为及时制止,对香客上香祈愿的行为进行规范,对长势衰弱的古树及时进行治理复壮,建立完善古树名木长效保护工作制度,实现古树名木保护动态管理。同时,该院积极组织保护古树名木普法宣传活动,我也参与其中,助力提高广大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又一个夏季来临,我们眼前的古树生机勃勃,安然挺立,不少游客驻足欣赏,通过保护牌了解它们的“身份信息”和悠久历史……

(口述: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益心为公”志愿者张旭阳 整理:本报记者刘立新通讯员杨晨李亚晖

[责任编辑: 郭琦 刘易佳]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