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例池”缘何受追捧
江苏南京:数字赋能优质案例选育
“既破解了以往案例供给来源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案例培育与应用脱节的矛盾。”近期,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研发的“案例池”平台很受全市检察人员的喜爱和追捧。“案例池”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案例“选育用”一体化,为高质效办案注入源头活水。
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的检察人员经常会遇到新型、疑难复杂案件,案例资源非常丰富。如何高效发掘精品案例,通过精品案例引领高质效办案,是南京市检察院着力解决的实践难题。
“‘案例池’平台致力于解决‘优质案例发掘依赖个人判断’这一问题,改‘人选’为‘智选’,设置征集通知、案例录入、智能统计、案例应用等四大模块,覆盖案例‘选育用’全流程。”南京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勇介绍,“选”是案例线索发现的关键一环,平台建立“首例必录”制度,明确将“全国首例”“全省首例”“填补司法规则空白”等5种情形作为必录标准。
平台“案例录入”模块赋予全市基层检察院及业务条线的承办人“一键入库”权限,他们在办案过程中可随时将有价值的“种子案件”录入平台。
从“首例必录”到“一键入库”,平台全天候守候每一个可能成为典型案例的“好苗子”。南京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周颖告诉记者,她在办理江苏省首例虚拟货币受贿案时,借助平台一键生成功能,迅速梳理出案件的特点和意义,实现“案件办结+案例入库”双同步。
从智能“选”案到精准“育”案,平台让每一起案件走上成为优质案例的“快车道”。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智力残疾人权益保护案件时,承办检察官将相关材料录入系统后,案件得到上级龙八国际app下载关注,最终入选龙八国际app下载第四批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承办检察官陈书琴笑着说:“这就像给案件装上了‘成长加速器’。”
“案例池”平台不仅是一个存储工具,还是跨部门培育案例的“桥梁”。“以前征集案例时,大多是本条线征集,难免会遗漏一些优质案例。如今,通过‘案例池’平台共享功能就能从中发现潜在的优质案例,快速打通案例培育的信息壁垒。”南京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负责人徐义刚表示。
为了解决法律规则适用不统一、同案不同办等司法实务中易发多发问题,“案例池”平台中还嵌入了“检察办案宝典”“检察业务法律法规知识库”等模块。这些模块不仅收录了数千个完整案例,并按照相关法律条文一一整合对应的司法解释、案例及观点解读,还收录了江苏省内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各类规范性文件,涵盖“四大检察”等各领域。
“以前查资料,不是收集不全,就是找不准,现在‘案例池’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的重要帮手!”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检察官李婷由衷感叹。
从受案之初就树立精品案例意识,努力按照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标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平台自2024年运行以来,累计收录自行报送的各类案例254件,成功入选江苏省检察院典型案例59件,入选龙八国际app下载典型案例7件。
(本报记者马胜伟 通讯员唐洁)
专家点评
让典型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江溯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抓好抓实案例工作,以高质量案例工作促推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摆在各级龙八国际app下载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积极投身智能化时代浪潮,以数字化为牵引,创新打造集“选育用”为一体的“案例池”平台,实现了案例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转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案例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优秀案例来自办案,把实践中办的好案、精品案选出来、培育出来,最终服务于办案、反哺办案,进而促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南京市检察院构建的“案例池”实现“选育用”一体化,并将“用”作为落脚点,真正让典型案例成为司法实践的“活教材”,发挥了案例指引作用。
对于法学研究领域,这样的“案例池”也是弥足珍贵的。它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本土素材,更搭建起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动“桥梁”——实务中遇到的法治痛点,能通过“案例池”转化为学术探讨的焦点;学界的理论成果,也能借助案例评析服务司法实践。